今年6月份以后,隨著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,建材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征兆,建材產品需求和生產增速止跌趨穩。另一方面,建材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,建材利潤下降幅度繼續擴大。遏制、扭轉建材產品價格下滑趨勢,成為全行業遏制新增產能、遏制經濟效益下滑,確保建材經濟平穩運行的當務之急。
建材生產增速止跌趨穩
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1—6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.3萬億元,同比增長3.32%,同比增速比1—5月微弱回升0.09個百分點,這是自從去年4月份建材收入增長速度持續滑落以后的首次回升。1—7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.7萬億元,同比增長3.28%,增速雖然比1—6月有所回落,總體判斷,建材生產增速已經止跌趨穩。
投資需求增速止跌趨穩。建材生產增速止跌趨穩首先是全國投資需求增速下滑趨勢得到扭轉。1—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同比增長11.4%,與1—5月增速持平。這是自去年6月份以后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以后的首次止跌趨穩。雖然1—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滑落到11.2%,主要是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海南、重慶、四川等地臺風、多雨等氣候因素影響施工所致。這也是影響7月份建材生產、銷售回升勢頭放緩的非經濟因素。
產業結構調整保證建材增速止跌趨穩。6月份以后,水泥、平板玻璃等建材傳統產業生產、銷售增速繼續下滑,促成建材增速止跌趨穩的是混凝土水泥制品、建筑用石、玻璃纖維和增強塑料、磚瓦砌塊、輕質建材等行業產、銷增速的回升。建材產業結構調整是建材增長的穩定器。如果扣除水泥、平板玻璃行業銷售額,1—7月份建材收入增長速度達到7.1%,遠遠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.3%的增長率。
建材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導致建材利潤下降幅度持續擴大
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1—7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518億元,同比下降10%,下降幅度比1—6月份繼續擴大0.9個百分點。今年6月份以后,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,建材生產增速止跌趨穩,而建材經濟運行經濟效益自3月份以后持續下滑,其中主要原因出現在建材產業內部。新常態中,傳統產品需求的減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,而建材產能過剩,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是建材經濟效益下滑根本原因。
建材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。今年1月份以來建材及非礦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,1—7月份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2.8%。這就意味著同等產品銷售數量,因價格的下降,建材行業損失銷售額700多億元。在主要建材產品中,除建筑用石、玻璃纖維及制品、衛生陶瓷及部分非金屬礦產品外,多數建材產品價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。1—7月份水泥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9.9%,損失銷售額500多億元;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.5%,損失銷售額100億元;平板玻璃出廠價格同比下降8.9%,損失銷售額30多億元;技術玻璃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.2%,損失銷售額20多億元。如果不是建材產品價格下降,今年1—7月份建材收入增長率可以達到6.3%,完全處于合理增長區間。
水泥價格的下降,并沒有換取銷售數量的擴大。7月份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每噸已經下跌到262.7元,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的最低價位。全國3400多家水泥企業,半數以上企業水泥銷售價格低于水泥成本。今年年初,多數水泥企業對今年水泥市場銷售形勢估計偏于樂觀,1—2月份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1.2%,增速偏快導致水泥市場供需失衡,產品價格大幅下滑。而需求的萎縮和價格下跌又使行業內迷漫著恐慌氣氛,企業爭相降價以圖保住銷售份額。然而,水泥市場需求量并不可能因為價格的下降而擴大。今年1—7月份,全國水泥銷售12.7億噸,同比減少6.1%,銷售量下降幅度大于生產量。由于近年來全國水泥生產企業已經從5000多家銳減到3000多家,大中型水泥企業集團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0%以上,一家企業降價,引起的是降價連鎖反應,規模、實力相近的企業并不會因此退出市場。從企業個體來看,企業市場份額也不會因此擴大。從已披露的水泥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半年報來看,除了虧損企業,即使是仍然保持盈利企業,水泥業務利潤同比下降幅度也在35%以上。低于社會平均成本的惡性價格戰,損害行業整體利益,于人于己百害無一利。
穩住建材產品價格,堅決遏制建材效益下滑局面
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,傳統產業需求增速的回落是主要特征之一。從6、7兩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來看,建材產品需求增速的回落已經趨緩趨穩,基本維持在合理區間。煤、油等建材主要燃料、原材料價格的下降,降低了建材企業運營成本。
投資需求持續下滑趨勢已被遏制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經止跌趨穩。特別是在宏觀調控政策精準發力的影響下,6月份全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扭轉了持續下降局面,1—6月份全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萬億元,同比增長12%,而1—7月份達到12.7萬億元,7月份當月凈增2.7萬億元。
建材主要產品出口平穩增長。7月份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實際出口數量出現負增長??鄢齾R率和價格因素,1—7月份建材出口數量實際同比下降0.4%。建材產品出口數量的下降,主要是鉆石、寶石等非金屬礦出口大幅度下降所致,而出口額位居建材出口前三位的建筑衛生陶瓷、建筑用石和建筑技術玻璃,1—7月份同比實際數量增長率仍然保持在4%左右。適當的出口增速,有利于建材部分出口外向型行業完成出口和產業結構調整。
建材主要原、燃材料和動力成本下降。截至7月份統計,建材企業原煤購進價格全年平均每噸比上年同期下降55.8元,重油價格每噸下降540元,柴油價格每噸下降741元,純堿價格每噸下降15元,工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下降0.2分。建材主要原、燃材料和動力購進價格的下降,為建材行業遏制經濟效益下滑,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。
根據建材工業歷年運行規律,9月份和10月份是建材產銷旺季,如果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8月份企穩回升,建材工業生產增速將在三季度回升,全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有望達到4%左右,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萬億元。呼吁全行業建材企業,抓住當前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趨緩趨穩有利時機,適應新常態,順應新常態,堅決遏制新增產能,加強行業自律,自覺維持建材產品產銷平衡,推動建材產品價格合理回歸,遏制建材經濟效益下滑局面。如果在下半年建材產品價格下滑趨勢得以扭轉,今年全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利潤總額仍然有希望達到3000億元以上,全年利潤總額下降幅度控制在10%以內。